面對當前各大主流商學院EMBA項目一輪接一輪的漲價波,浙江大學EMBA項目學費似乎定得偏低。然而在高學費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中國優質EMBA資源的稀缺,另一方面也將各商學院的教育理念、能力、成效的競爭推向新的階段。
作為最具市場化特點的EMBA,它的市場對象主要是企業家群體,由此構成供需關系。這種關系換一種表述就是:教與學的交易結構關系。因此,就象當今企業一樣,浙大EMBA也需要在社會轉型期中與時俱進,重定辦學戰略、重定教學模式、重定營銷策略。
提升戰略定位
一直以來,浙大EMBA的辦學戰略是“走在市場經濟前沿”。但形勢變更太快。
“更多的內地省份的企業也已經走到市場經濟前沿了,我們的競爭優勢必須進一步提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吳曉波表示,現在浙大EMBA提升的辦學戰略是:培養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健康力量!
這聽上去像一句簡單的口號,但卻是浙大EMBA管理層結合形勢做出的新思考和設計:
首先,這一戰略構建在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基礎上。“轉型期的企業特征是企業家容易躁動,缺失社會理性。而中國經濟的轉型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心態的轉型升級。” 吳曉波表示。
其次,這一戰略是基于浙大管理層對當前企業家的研究調查。最近的招生中,浙大問一些企業家報名者“除了賺錢,你還想做什么?”但一些企業家竟無法回答。浙大所致力于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的新一代企業家。
最后,這一戰略提升是浙大管理層試圖突破地域局限,將EMBA教育進行持續發展的大計。“按照定量來測度的話,我們還特別關注銷售額在1?50億之間的高成長型企業的領導人。”吳曉波將這些高速成長的企業比喻為騎手騎馬。“企業到了1億以上規模后,領導人在發展方向上會陷于兩難。到底是你駕馭這匹馬,還是馬帶著你亂跑?很多時候,實際上是馬帶著你亂跑。許多企業就在這個時候倒下。”
“鳳凰鳥”
課程設計是教與學交易的核心,也是教學模式的創新關鍵。
吳曉波引入了一個“鳳凰鳥”概念,主要是針對轉型期企業的迫切需要。美麗的鳳凰需要安插兩個翅膀,即對接金融資本和信息化;需要插上漂亮的羽毛,即網絡化的營銷與高端品牌管理;當然更需要更新一系列管理知識并通過與外部的廣泛交流,形成自己的大腦:戰略、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進而在競爭實踐中完成涅。
如何對接金融資本和信息化?在過去封閉的教育體系里很少體現。浙大EMBA制定了雙行策略:第一,在課程上開設創投、并購、品牌管理、信息管理、網絡營銷等新興科目;第二,在招收學生上,從過去主攻制造業領導人生源,升級為爭取金融、證券、創投、電子商務、創意產業、信息科技等行業學生與制造業交融。前者滿足當前企業家轉型升級的需求,后者不但搞活同學經濟,也使得新課程在教學中有的放矢。
盡管許多商學院在招生上都設有海外游學模塊,但大多只是以游為主,徒有虛名。浙大EMBA對此做了全面的提升:創設中外企業家混編模式。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ejiang/40182.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