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新生們就把他們從中歐感受和學習到的企業家社會責任落實到了行動中。在典禮的最后,學院MBA和EMBA的日本學員代表Yusuke和Haneda一起上臺,向大家發出了援助日本災難的倡議,呼吁愛是無國界,不分年齡和性別的。現場舉行了對云南地震以及日本地震的募捐。因重感冒未能親自趕來致辭的中歐執行院長朱曉明教授特意從醫院打來電話,委托張維炯副院長代他在第一時間分別向云南及日本的地震災民捐款,成為現場的第一筆捐款。
徜徉在校園中西合壁風格的白色長廊里;初次相識在班會的“三分鐘約會”自我介紹中;在團隊建設中快樂“破冰”;在TechMark(管理實戰模擬)里智慧交鋒;在入學第一堂課“企業家社會責任”和隨后的人文素養講座上,體會中歐“要有比商業成功更高的追求”的價值觀。
兩天的TechMark讓媒體的幾位老總印象十分深刻。南方周末總編輯黃燦、新京報執行總編王躍春、CCTV-2財經頻道總監助理哈學勝都表示平時很少接觸到這種形式,這次收獲很大。通過TechMark,黃燦更深入地了解到公司運作的各個層面,王躍春認識到女性的直覺在市場上還是很獨到,哈學勝則看到了自己在定位、策略方面的優勢。對開學住讀模塊的感受,黃燦總結為三點:累、苦、樂,痛并快樂著。
在班會自我介紹上,深圳班學員、珠海宜心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繆稷輝坦白曾被太太逼著到中歐讀CMO短期培訓課程,但這次是自己主動來讀EMBA。“中歐除了學習之外,和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使我學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經驗。企業發展到現在,下一步應該怎么走?對中國企業的出路與轉型的思考,讓我重回中歐學習。”
國際班美國學員、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事業發展部總監Matthew Brosenne:“我十分敬佩我們班級的專注精神。大家非常緊密地一起工作,在課前、在課上、在課后大家都在深入探討如何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專注,而能在一開始就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真好1
從日本飛來上課的GE Capital的CFO羽根田洋對兩年中歐EMBA學習第一個期望就是擴展他的人際關系網。太太是中國人的他計劃以后能來中國發展事業,因此也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
抱著羽根田洋一樣期望的學員不在少數,中歐一萬多名校友的領袖網絡將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不僅中歐嚴謹的學風、活潑的班級活動、健康的班級文化將使大家在事業有成之后重獲純真友情,而且跨地域、跨班級年級、畢業前后的多樣活動搭建一個互動的交流平臺。國際班的海外模塊還會到海外游學,零距離感受全球市場,從而為學員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英國對商學院的評比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師資隊伍的國際化程度連續5年位居全球一流商學院前10名,全職教授人數超過60人。學院的教授隊伍由海內外知名學者組成,教授大都擁有世界一流學府的博士學位,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并有為全球500強公司做顧問或為政府做高級智囊專家的寶貴經歷。他們扎根中國,服務中國,將世界最前沿的管理思想與中國的管理實踐相結合,是培育中歐學生成長最寶貴的資源。
創立16年以來,中歐EMBA課程以其“中國深度、全球廣度”的風格,幫助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家、商界領袖從成功到卓越,實現新的夢想與目標,每年都吸引到眾多的報考者。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22370.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