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出頭、已經成為蘇州開發區最年輕的副局長,陸曉明的事業似乎已經定好了方向,下面就是一步一步實現目標了。
作為招商局的副局長,1995年之前的陸曉明,平均三個月就有一次出國的機會。哪怕只有一點點空閑時間,他也會趕到當地最好的大學,在校園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氛圍。
“工作需要,加上自己喜歡,自然而然就想到要去讀書!
面試過關,現實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每月四天集中授課再加上1.5萬美元的學費,兩個大問題怎么解決?
尚未被歐萊雅收購的美寶蓮彼時正在中國開創事業。陸曉明的談判對手、美寶蓮的亞太區總經理邀請他加入公司,開拓渠道。
他承諾,陸曉明的時間和學費都可以保證。
為了讀EMBA,連百貨公司都極少去的陸曉明作出令家人和朋友不解的舉動,放棄仕途,進入這家經營化妝品的跨國公司。
他也成了同學中最早因為EMBA改變自己職業生涯軌跡的人之一。
根據《金融時報》2005年的調查,雖然雇主為EMBA學員提供全額或者部分的資助,但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卻早有改變的打算。有31%的人表示,他們獲取學位是為了更換雇主,有45%獲得雇主資助的人想改變職業。
在所有接受公司資助的畢業校友中,超過39%的人在畢業后的三年內,至少已更換了一次雇主。甚至還在攻讀學位時,逾1/5接受公司資助的EMBA學員就已跳槽到其他單位。
齊曉峰就是在讀書期間換了公司的。學機械工程出身的她一直希望進入到與專業匹配的公司,1996年下半年她有機會加入德爾福,一做便是5年。
10年以后,陸曉明已經做到歐萊雅(中國)副總裁,齊曉峰是米其林的人事總監,當年與齊曉峰一同進入中歐學習的費鳴仍然在圣戈班,是其中國區的董事總經理。
校友辦公室電腦里保存的EMBA95的名單不停地在更新,但仍趕不上這批同學的職務變化的速度,這個名單中還包括上海石化董事總經理戎光道、上海電信董事長張維華、霍尼韋爾渦輪增壓系統(亞洲)總經理烏家華、豪登國際董事總經理柴萌等。
“我們班的同學,沒有不成功的!饼R曉峰很自豪。
而更多的改變并不是外在的。陸曉明慶幸自己作出了一個當時不被所有人認可的決定。在吳敬璉的課程上,他驚訝極了,“看似枯燥的《社會主義特色經濟》居然能被講得那么生動!
馬遇生則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考試時的“罷考風波”。這些來自政府機關、國有企業、跨國公司的學員,對于學院“動真格”考試的做法大多不解。
“我們已經工作多年,怎么還能像對待小學生一樣對待我們?”多數派的聲音如是。
當時的中歐外方院長馮勇明教授拒絕了這個要求,他嚴厲地指出:“寧可關掉這所學校,也不能接受不考試的要求。”
前一門課程,要在后一門課程開始時考試,帶著工作、生活壓力,再加上極大的考試壓力,每個人都如履薄冰。但馬遇生后來回憶起來,充滿感激,他總結說,正是這種嚴謹的態度,造就了中歐的奇跡。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22977.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