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先生走進了中歐校園,引經據典,為中歐的學員們講解近兩百年來風云變幻的世界局勢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
在這場名為《20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演講中,朱教授穿上童話里的“七里靴”,跨越兩百年歷史和歐、亞、美三大洲的版英、美,法、俄和德、日,主線是英美和法俄爭雄,副線是德、日串導其間。“我發現英法爭雄是200年歷史的第一個爭雄回合,接著他們又在戰場上把接力棒傳給了打敗自己的強國,英國傳給美國,法國傳給俄國,然后美國和俄國開始第二輪的爭奪。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場上被北美十三州打敗,然后把接力棒給了美國;法國拿坡侖戰爭被俄國打敗之后,便把接力棒傳給了俄國。”因此他認為冷戰不僅僅是從1945年開始的,而是從英法的回合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到了美國和蘇聯的時候,武器變化了,意識形態變化了。
然后,朱教授又從“橫”的方向,分析了這些國家的歷史變革對兩百年來中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鴉片戰爭讓閉關守舊的中國人清醒,緊接著是一系列學習英美的社會變革:“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甚至包括晚清政府推行的社會制度改革;到“辛亥革命”,中國人發現英美的改革無法實行的時候,開始學習蘇聯,走社會革命的道路。
“我覺得歷史重在一個‘通’字。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關鍵就是一個‘通’字。對我們今天來說,不光有古今還要有中西,還要有世界與中國的關系。尤其是1840年以后的中國,再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了,中國的每一步曲折,總是和世界歷史聯系在一起的。這二百年中的中國必須在世界史當中才可以找到它的坐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朱教授的講座不但豐富了學員們的歷史知識,還讓大家學到了一些有用的歷史方法論,學會如何融會貫通、縱橫捭闔,以歷史的眼光看待現實問題。
為了給EMBA學員們提供一個課堂之外的思想交流平臺,豐富學員們的知識結構,中歐不定期地舉辦EMBA學生論壇,邀請經濟、文化、歷史、哲學、宗教等領域的專家們,與學員分享他們最新的學術觀點和智慧成果,讓同學們獲益匪淺。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27293.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