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攜手《財經》雜志舉辦第二屆銀行家高峰論壇,眾多政府高層官員、國內外專家學者及行業巨頭聚首中歐,共商全球金融風暴下的中國銀行業的改革之路。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金融專家王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小年、法國興業銀行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永光先生、中國民生銀行行長王彤世先生、中國銀行副行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兼職教授朱民等嘉賓就金融危機下中國銀行業的前景和改革等話題,發表精彩演講,為銀行業發展出謀劃策。
論壇全景
本次論壇共分為四個主題,第一主題為“宏觀環境:國際金融波動、國內宏觀調控及銀行業監管”,第二主題討論“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第三主題是“中國銀行業的競爭業態與戰略”,第四主題聚焦“中國銀行業管理的新挑戰:尋找平衡點”。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博士首先致開幕歡迎辭。朱曉明院長表示,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觸發的全球金融震蕩已對各國實體經濟造成影響。雖然我國金融體系依然穩健安全,但外部沖擊對我國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不可低估。本次論壇,各位金融界、學術界專家學者齊聚中歐,剖析金融風波,暢論經濟大勢,定將對維護貨幣、金融穩定,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貢獻真知灼見,提供寶貴啟示。
國際金融波動、國內宏觀調控及銀行監管
日益嚴峻的國際金融形勢與不斷調整的國內宏觀政策是中國銀行業發展面臨的雙重考驗。此外,因宏觀調控而強化的銀行業監管亦不容忽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許小年教授在《雙重壓力下的調整》演講中指出,金融危機導致了西方經濟的衰退,同時外部需求疲軟,表現在凈出口占GDP的9%,同時國內投資進入周期的下行階段,表現在:制造業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回調、經濟增長只能靠國內消費。另外,許小年教授詳細的闡述了增長模式的危機、經濟轉型的緊迫性和刺激消費的具體方式。
針對在中度增長時代的來臨,消費驅動的增長低于投資驅動的增長的大環境下所應做的調整,許小年教授建議通過大力發展服務業來解決就業問題。許小年教授進而分析服務業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的過度管制、金融、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和媒體娛樂的綜合因素;并提出要解除管制與部門利益。許教授指出如果改革落后就會拉長調整期。同時,近期和中期的經濟形勢是不容樂觀的,但是仍有長遠發展潛力。
《財經》雜志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博士指出,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對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機會,但至少有兩個檻要邁過,一個是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另外中國要發展固定收益類的產品。
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銀行業的對策
中國銀行副行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兼職教授朱民在演講中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仍然在繼續,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和消費市場將持續下滑,全球的資本市場受到很大的打擊。而這場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正在顯現,三季度后的經濟數據回落明顯,未來幾個季度可能看到經濟增速的更快下降。經濟增速中樞回落,未來幾年經濟增速中樞將回落至8%-9%,企業利潤增速中樞也將由30%左右的水平回落至10-15%左右。
朱民教授表示,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中國銀行業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對策是要加強市場風險管理、動態流動性管理、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性調整和經營模式的變革。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博士表示,今年來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包括我國商業銀行在內的全球各國金融機構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有人因此提出要放慢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步伐。我覺得以謹慎的態度吸取他國的經驗教訓是必要的,但綜合考慮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未來我國銀行業還是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對外開放。我國銀行機構以國有銀行為主,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更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通過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外資銀行“走進來”,能夠給國內銀行市場帶來更多具有雄厚實力的跨國競爭者,從而促進國內銀行市場的良性競爭,提高銀行業為經濟服務的能力。
提升發展中國金融業的信心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女士就中國銀行業管理的新挑戰,作了題為《冷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 提升發展中國金融業的信心》的閉幕主題演講。
吳曉靈指出,自2007年3月美國次貸危機暴露以來,國際金融動蕩日漸加劇,隨著美國著名投行的破產、被兼并和歐洲許多銀行相繼出現危機,金融動蕩逐漸演化成金融海嘯。各國政府和央行紛紛聯手行動,出臺拯救措施;各項措施效果顯現尚需時日;中國應冷靜對待國際金融危機和各國拯救金融信心的舉措,對中國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要有信心。
吳曉靈認為中國金融業的穩定、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中國外匯儲備經營策略不做大的調整,做好中國自己的事,就是對恢復國際金融信心的最大貢獻。中國金融業和中國經濟狀況的特點決定了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與各國政府有所不同,中國居民和企業不必做簡單類比,動搖對中國金融和經濟的信心。2003年以來推進的金融機構改革措施為中國金融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會出現金融機構間的危機。吳曉靈建議,在國際國內復雜的形勢下,中國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為宜。
吳曉靈在演講中再三強調了信心問題,她說,人民幣匯率是穩定的,升值的壓力在減少,貶值的壓力也不大,中國的企業對此也應有信心。對于資本市場也是如此,中國不缺資金,中國缺的是對市場的信心,調整股票分紅的稅收政策,強制上市公司分紅,讓企業價值顯性化,讓投資人可以識別有價值的企業,這是資本市場提升信心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
金融領域將成為中歐的戰略重點和投入重點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朱曉明院長表示,從2007年開始舉辦的首屆銀行家論壇反映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日益重視金融學科”這一發展戰略,而組建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更是我院實施這一戰略的集中體現。由朱曉明院長在去年首屆銀行家論壇上宣布組建的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已經完成了多個研究課題,開設了多項培訓課程,舉辦了多次高層金融家沙龍演講,并作為“陸家嘴論壇”秘書處所在地,參與承辦了首屆“陸家嘴論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了貢獻。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佩德羅•雷諾教授在大會結束后致閉幕辭。他表示,在金融風暴的國際環境下舉辦本屆銀行家高峰論壇意義重大。在一天的會議之后,我們也已經診斷了銀行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開出了一些處方。當然,我們不知道這些癥狀會持續多長時間,也許是三個月,可能是三年,但我們還是要保持樂觀,我們還必須要相互交流。中歐將繼續每年舉辦銀行家高峰論壇,與金融行業專家和政府官員展開深入的高端對話,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啟示,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挺過這次危機。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33253.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