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原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張祥博士做客中歐高層管理論壇,和大家一起探討了中國的服務經濟發展和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等話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教授、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張維炯出席論壇。論壇由中歐經濟學教授王建鉚主持,中歐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的教授、員工和MBA學生一起興致勃勃地聆聽了張祥部長的講座。
原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張祥博士在論壇上發言
論壇正式開始后,朱曉明院長首先代表學院致歡迎辭。他說,中歐能夠邀請到張祥部長來做講座,是為大家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經濟理論學習的機會。今天講座的主題“服務經濟”是當前我國經濟學、管理學領域研究的一個前沿課題,中歐不久前成立的浦東服務經濟研究院也圍繞這個方向展開了很多課題的研究。張祥部長本人在這個領域有很多寶貴的實際工作經驗,他在外經貿部期間曾代表國家參加了很多國際上重要的談判;他還是中歐的首屆校董之一,為中歐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相信通過這次論壇,張祥博士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發。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教授代表學院致辭
在今天的主題演講中,張祥博士主要圍繞體驗服務經濟、思考服務經濟和發展服務經濟三個角度,運用宏觀展望和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為大家透徹地解析了我國服務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
中國經濟要轉型 產業結構要調整
講座一開始,張祥博士為大家分析了中國經濟當前的發展情況。他認為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30年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目前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是資源與能源受制于人,產業結構較為僵化。實際生產過程中,高污染低利潤的現象仍舊存在。
針對這些問題,張祥博士認為改革開放30年之后,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是不是需要轉型的問題。如果需要轉型,那么產業結構需要調整。歐美發達國家經濟中占大頭的是服務經濟,中國也應該逐步將自己的經濟發展重心轉向服
務業。
第四產業是“咨詢業” 服務經濟前景深遠
在談到服務業的具體發展前景時,張祥博士告訴大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服務業在世界上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就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前經濟學界有些人提出一個說法,叫做“第四產業”,指的就是咨詢業,它也是服務業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美國咨詢業目前呈現“產值高”、“增長快”和“優勢明顯”的特點,是未來服務業發展的新方向。
張祥博士認為,服務經濟轉型實際上是繼工業革命之后的一次新的產業革命。他給在場的老師和學員算了一筆頗為“觸目驚心”的帳。美國好萊塢大片《阿凡達》上映一個月的票房就達到21億美元,這相當于中國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寶鋼一年的凈利潤,服務經濟所面對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潛在消費市場,發展前景深遠。
中國服務業面臨全球化的挑戰
張祥博士介紹說,服務業一般可以分為生產性的服務業和生活性的服務業或公共服務。生產性的服務業其實可以被稱為產業的“中間人”,目前生產性的服務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例如全球跨國企業GE公司的凈利潤中,有80%是來自于生產性服務領域。當前服務業正在思考的問題是,服務業如何更好地引領技術創新,創造更多財富。
而中國的服務業目前發展并不平衡。影視、文化等服務業發展得較好,但金融服務、通訊服務和顧問咨詢等領域還不太成熟。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入世和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中國的服務業也正面臨“全球化”的嚴峻挑戰。如何將中國的服務業引向一個較好的發展方向,是當前服務業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張祥博士精彩的演講和豐富的案例給參加論壇的老師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場講座氣氛十分熱烈。論壇結束前,張維炯副院長代表中歐,向張祥博士贈送了紀念禮物。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3352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