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教授做客第15期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為80余位金融機構高官和中歐校友分享了對美國金融危機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的見解。
李揚教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任專家委員,現任北京、上海、西藏、安徽等省、市政府金融顧問,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貨幣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財政理論與政策等。李揚教授獲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并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關于美國金融危機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李揚教授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和機制;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保增長”是中國經濟第一要務;中國應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李揚教授指出,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為上世紀大蕭條以來僅見,其根源主要在于四個方面:實體經濟增長下滑;美國的赤字經濟;金融發展和創新脫離實體經濟;貨幣政策的責任。目前,危機開始進入“洗牌”階段,由于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危機交織,全球經濟恢復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李揚教授分析了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外匯儲備的影響,認為金融機構境外資產損失有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利弊互見。在危機對中國國內經濟的影響方面,李揚教授指出目前中國出現了城鎮固定投資只有名義增長且增長緩慢、房屋銷售價格急跌、CPI和PPI下行、電力生產和消費增速下降、稅收增速下降等令人擔憂的現象。
李揚教授指出,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方針,其中,保增長成為第一要務。中國經濟增長難以依賴外需和國內消費,保持中國經濟增長仍然依靠投資,但啟動投資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當杜絕“大躍進”式的一擁而上。
關于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李揚教授從宏觀措施、信貸政策、穩定發展資本市場、保險、鼓勵金融創新、改進外匯管理、加快金融服務業現代化、加強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的配合、深化改革和防范風險九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教授
最后,李揚教授再次強調,中國經濟仍然存在平穩快速增長的條件,但在對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信心的同時,必須強調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特別注意把“調結構”融入“保增長”措施之中,把促進就業放在優先的位置,處理好金融創新和防范風險的關系,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改革宏觀調控體系,認真研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高度關注國際收支的變化,并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勝軍博士主持了本期沙龍活動。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證監局、上海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恒生銀行等金融機構代表和部分中歐校友參加了本期沙龍。李揚教授與來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上海陸家嘴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共同發起創辦。研究院定位為開放、國際化的學術交流平臺,依托上海作為金融市場中心的有利條件,積極探索金融法制環境的改善,致力于為金融企業、金融監管部門、立法機構提供一流的研究、咨詢和培訓服務,成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現代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成為中國與歐盟學術機構的交流平臺。研究院院長為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女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成員包括吳曉靈、方星海、朱民、許小年、李揚、吳敬璉、張春、鄭楊、顧功耘、潘英麗。研究院選址陸家嘴金融城心臟地帶,“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在其面臨黃浦江、背靠東方明珠的別墅尊貴空間定期舉辦。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3360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