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了為期的一天題為“起源,經驗和教訓”研討會,慶祝《羅馬條約》簽訂50周年。七位中歐關系的專家學者圍繞歐盟的成立和發展對中國和亞洲國家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演講和討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教務長兼副院長郭理默教授致開幕詞,他說,中國和歐洲是天然的朋友,“中國與其說是個國家,不如說是種文明,文明的天然朋友是另外一種文明,歐洲是中國天然的堅強伙伴。”郭理默教授這樣表述道。
研討會由代表歐盟主席國的德國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海盾博士 首先發言,他指出歐盟現今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歐洲人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在努力尋找“歐洲身份”的定義。
中歐文苑主任高大偉 告訴在場的聽眾,世界正在見證發生在同一個大陸兩極的“兩個偉大的故事”:歐洲和中國的復興。“我們能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見證兩種變革,感到非常的幸運。”他呼吁參與這兩個變革的設計師們多建立“嚴肅的智力聯系”,同時稱贊了歐盟在實現區域和平,統一流通貨幣和復雜的制度建設上所做的努力。他最后認為,歐盟可以作為亞洲的參考,盡管歐亞差別巨大,但是可以彼此分享經驗。
華東師范大學的馮紹雷教授就“中國如何向歐盟學習,為什么向歐盟學習,以及向歐歐盟學習什么”為題發表了演講。他指出,中國融入世界的目標給了中國巨大的動力來向歐洲學習。盡管亞歐有所差別,但是“歐盟經驗已經給中國帶來了影響”。他表示,中國現在正在研究區域一體化在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研討會第二階段的主題是“中國和歐洲:教訓和經驗”,由葡萄牙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若昂?卡布拉爾主持。專家組成員包括: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丁純教授,荷蘭商業銀行分行行長榮彼得,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學院董事會主席兼副校長Horst Loecht,以及德固賽CEO俞大海博士。榮彼得先生首先對中國歐洲商會作了簡單介紹,并且指出多數中國人對歐洲的歷史文化都持正面的態度,但是對政治和文化持比較謹慎的態度。他認為歐洲的經濟正在發展而不是走向蕭條。
Horst Loechel 認為,經濟和貨幣的一體化是政治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的一體化是實現全球化的最佳路徑。他還表示,貨幣一體化是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的動力源泉,并且稱歐元是歐盟“全球成功故事”和“健康運作的項目”。他認為,就區域一體化而言,歐亞迥然不一的,但是它們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一樣的。他認為中國和東南亞聯盟可以一起努力實現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可以作為亞洲貨幣一體化的“導航”。最后他認為制度建設對于貨幣和區域一體化顯得攸關重要。俞大海博士稱贊了歐盟以往的成績,同時也指出了歐盟成員國不斷增加所帶來的挑戰。丁純教授指出了歐盟的制度建設對國內的改革,特別是醫療改革的借鑒作用。
在最后的互動環節里,專家們回答了中歐師生的問題,包括歐元的成功,歐洲國家的差別,以及歐洲一體化對歐洲青年的教育所起的作用等。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36809.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