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每個商學院在教學上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比如有的擅長案例教學,有的在某一些領域有自己獨到的研究,中歐在教學上的特色是什么?
張維炯:我們的特色就是國際化。我們辦學目標就是要培養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的企業家。國際化有幾個含義:
一個含義,就是我們的學生。我們40%的MBA同學是國際學生,我們有EMBA國際班。第二個含義是我們的老師非常國際化。我們的外籍老師比例香港的學校都沒法和我們比。第三就是管理國際化,我們院長有外方院長,有中方院長,我們的主任有外方主任,有中方主任,我們的員工有外方員工和中方員工,這是我們非常明顯地區別于任何內學校的一個特點。
記者:中歐的多學員,很多本身都是已經做了好多年企業的,現在各個領域都做得比較成功。是什么力量把他們吸引到商學院來呢?
張維炯:正因為他做得成功,他還想做得更成功,因此,他就需要有地方、有人來幫他討論,他今后怎么做。這批人一定會到商學院學習,這個需求是經濟發展在競爭當中自然形成的。企業做得越好,這個老總越是高處不勝寒,他在自己企業里沒有人討論的,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在自己企業里,別人都對他惟命是從,他那個時候就感覺越危險。到我們這兒來就那完全不一樣,比如伊利老總潘剛和青啤老總金志國是一個班的,他們就會互相切磋,指出彼此企業管理方面的不足。
記者:上MBA的學生和不上MBA的學生在管理上、在業績上有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
張維炯:你提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這個也是我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我們可以這么說,比爾·蓋茨大學沒有畢業他就去創業,你說大學有用嗎?我只能這么說,如果說你拿100個企業家來看的話,100個企業家都會犯錯誤,受過商學院教育的人犯錯誤的比例一定會比沒有受過商學院教育的人犯的錯誤要少,而且少很多。但是企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沒有經過商學院學習的人也非常成功,沒有上過物理系的愛因斯坦,他也會成為最最出名的人,所以真的很難說商學院到底有多大作用。我只能說反過來說,就是你上過的人和不上過的人,大家犯錯誤的概率是不一樣的。
記者:管理學是與實踐結合最緊密的學科之一,中歐商學院的老師除了學術研究之外,對于他的實踐這塊有沒有要求?
張維炯:我們鼓勵老師做中國的研究,鼓勵老師去參觀企業,到企業里去做咨詢。我們在選擇老師的時候,你如果說沒有這個心,考慮你的概率很小。我們講課面對的都是有經驗的企業家,比如我們講市場,可口可樂公司的市場銷售總監坐在下面,我們講財務,寶鋼的財務總監在下面,我們講人力資源管理,上汽集團的人力資源總監坐在下面,他們絕對都是這個行業里面最有經驗的人,你怎么給他們講課?所以我們鼓勵老師一定要到企業去了解情況,我們為此也會提供很多幫助。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37569.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