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下午,第22期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座無虛席。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女士為100余位金融機構高管和中歐校友做了題為“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外貨幣政策比較”的主題演講,并與現場來賓們進行了互動。
吳曉靈指出,本次金融危機的最大特點是由金融危機引發了經濟危機。要擺脫危機帶來的種種問題需要一系列的對策。
第一, 針對需求萎縮引致的經濟下滑,需要用政府投資替代居民、企業的需求下降,用寬松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打消通縮預期,穩定各方需求。
第二, 針對信貸緊縮影響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政府救助銀行恢復信貸能力,提升市場信心;央行要降低利率,減輕社會財務成本,緩解金融產品違約率,恢復金融機構正常融資;央行要注入流動性,鼓勵銀行放貸;央行最后還需要直接面對社會融資,填補商業銀行信用緊縮空間。
第三, 要提高監管容忍度,恢復金融市場運作,要研究解決資本充足率、會計準則順周期問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應該是逆周期的,經濟好的時候應該提高一些,而經濟周期來了,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適當降低一點。
第四, 要總結教訓,協同行動共渡難關。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個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這就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度過難關。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國貨幣政策進入到了數量寬松的時期。保持適度的信貸活動和貨幣供應是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但數量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在價格工具失靈下的無奈選擇。美、日、歐是在是在其經濟增長和物價指數急驟下降,中央銀行政策目標利率接近于零的背景下實行了數量寬松貨幣政策,這是基于商業銀行貸款增速下滑和貨幣乘數的下降。基礎貨幣的加大投放實際上是對商業銀行貸款減少的替補。
對中國而言,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中國其實沒有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國經濟2008年的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粗放式的、過度依賴出口的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是不可持續的。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是不要讓經濟下滑的過快,不要使全球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讓中國人失去了信心。從目前來看,2008年四季度以來的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雙降措施收到了積極的效果,已打掉了通縮預期,帶來了資產市場的繁榮,這與美、日、歐信貸緊縮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需要正確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從而為經濟平穩轉型創造條件。吳曉靈指出,2009年上半年貨幣信貸的執行情況,其實已經偏離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為今后經濟調整埋下了隱患。當前,中國應該把握時機,促使貨幣政策平穩進入穩健狀態。
最后,吳曉靈總結到,給市場一個平穩的貨幣環境和信心是貨幣政策能承擔的任務,經濟的復蘇要靠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內在發展動力的啟動,不能靠信貸的巨額投放,中國要有經歷經濟轉型痛苦的心理準備。為此,吳曉靈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
一、 理順價格信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二、 改革國民收入分配機制,解決中國經濟二元結構問題;
三、 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四、 制定好有利于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的產業政策和財政稅收政策;
五、 用改革促進企業優勝劣汰、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劍峰博士主持了本期沙龍活動。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匯豐銀行、中國銀聯、華安基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金融機構代表和部分中歐校友參加了本期沙龍,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38335.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