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金茂君悅大酒店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碰撞。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佩德羅•雷諾、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吳敬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展開了一場主題為“激變商學院,復蘇第一課”的頭腦風暴,拉開了中歐校慶系列活動的帷幕。中央電視臺著名的財經欄目《對話》進行了全程錄制,并將于11月8日晚上播出。100多名校友、10多名商學院院長、跨國公司總裁、駐滬領事、知名媒體等200多人參與了錄制和互動。
《對話》欄目自開播以來,一直秉承高端、前沿、新銳、求實的節目風格,擁有了穩定的觀眾群,并在激烈的媒介市場競爭中占據自己獨特的難以超越的位置,成為中央電視臺最具影響力和核心品牌價值的王牌談話節目。
此次《對話》節目圍繞了三個主題進行了主持人與嘉賓、嘉賓之間、嘉賓同與會者之間的“對話”。第一個議題是“商學院是否應該為金融危機負責”。起始于美國并迅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發生后,商學院被推到前臺。在知名主持人陳偉鴻的組織下,在座超過100名觀眾參與了“商學院是否應該為金融危機負責”這個問題的投票。
許小年教授認為 “華爾街的問題是出在一系列金融制度和金融監管,要從制席和體系上想辦法,而不是去指責人性,試圖改變人性,中國有一句老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吳敬璉教授則指出,“如果說要負什么責任的話,其實全社會的人都有責任。”他還笑言,除了小布什之外,其它幾位名家并沒有把金融危機的責任歸結于商學院,而哈佛商學院培養出這么一位總統做出這樣的言論,由此可以看出哈佛商學院大概是真的有點問題的。
邁克爾•斯賓塞提醒大家,出現這么多的失敗,并不是監管系統的問題,這是所有市場參與者、監管部門以及我們這樣的人中沒有任何人發現現存的系統是存在風險的,都認為這個系統是相對穩定的,于是就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結果就變成好像是整個監管系統出的問題。現在盡力要做的就是“實現全球系統的穩定性”,而“我們實際上應該做的就是對于整個市場機制進行更好的了解。”邁克爾•斯賓塞接著表示,“公司是有社會責任的,商學院也應該把這一點向學生講清楚,除了企業的商業成功,給股東創造利益之外,還是擔負起社會責任的。
第二個議題承接第一個議題,就是“在發生金融危機后,商學院是否應該有所改變。”針對這個議題,四位嘉賓也發表了精彩的言論。
邁克爾•斯賓塞首先發言,“我覺得應該是改變。這是一個非常大轉變的機遇,所以我選擇1,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在這個研究領域有很多的研究機會。”許小年教授則認為商學院不需要改變,因為“商學院處于永遠的改變之中,它要根據市場的經濟發展來不斷改變自已。”他認為,“沒有必要特別因為金融危機而做根本性改變。”
吳敬璉教授則表示,在對金融危機的研究中,有一些已經能夠得出結論的問題,商學院的課程中應該盡量要放進去。他也對許小年授的觀點表示了贊同,“商學院教學的內容是要不斷的調整的,而不是為了某種原因而調整的。”
佩德羅•雷諾作為商學院的院長,與三位教授的觀點非常一致,他認為“商學院永遠要變革,要改變。”雷諾院長舉了一個例子,健康醫療行業在美國占到GDP非常大的比重,這個行業在中國的未來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中歐商學院就在考慮是否應該增加有關衛生醫療的課程內容。這就是商學院追求變革的具體事例。
前兩個議題結束之后,節目進入到第三個部分,主持人陳偉洪將這個部分的內容稱為“復蘇第一課”,四位嘉賓每位擁有五分鐘的課程時間,圍繞各自對金融危機后經濟形勢的看法進行主題演講。同時,主持人還讓四位嘉賓對未來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態勢做出了預測。
吳敬璉教授第一個發言,吳教授以函數為框架對宏觀經濟進行了長期分析后指出,“要能夠長期增加收入、增加消費,那要做兩件事情,一件就是增加就業。另外一件事就是增加人力資本,增加技術進步的份量,使得兩部分的人收入增加。”最后回到了那個老問題,就是要轉變增長模式。增長模式不改變,像以前一樣依靠投資、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這個永遠無解。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40749.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