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紀實頻道 首播:上集 6月22日20:30 重播:6月23日7:00、12:00
下集 6月23日20:30 重播:6月24日7:00、12:00
網上觀看:東方寬頻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十五周年校慶來臨之際,紀實頻道談話類節目《風言鋒語》走進了中歐校園。6月22日和23日,紀實頻道將在黃金時間晚上八點半播出在中歐校園錄制的上下兩集。著名主持人李蕾與中歐名譽院長劉吉教授、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一起和中歐師生共話商業精神與上海商業文明,60余名中歐師生參與了此次節目。節目的成功錄制得到了學院領導張維炯副院長、院長辦公室、市場公關部、MBA辦公室和后勤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從左至右:中歐名譽院長劉吉、主持人李蕾、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
1843年上海開埠,由此老上海逐漸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商業文明給老上海帶來怎樣獨特的性格,這種特質又如何傳承至今,使上海最終確立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自古以來地位低下的商人,到底是怎樣一個群體?他們和今天的企業家究竟有什么不同?劉吉教授和吳曉波風趣幽默的解讀,引來臺下陣陣掌聲。
30年代,半殖民的環境,完全開放的口岸,讓那些來自九州四海的中華貴族和能人,紛紛踏上了上海這片冒險家的樂園,中西融合產物就是洋涇浜英語。劉吉教授說,以前的上海出了很多有名的企業家,在金融、紡織、包括食品等行業都有享譽全國的企業和產品。現在的上海更加繁榮,但上海人的冒險家精神卻缺失了。
紀實頻道談話類節目《風言鋒語》走進中歐校園的拍攝全景
主持人李蕾朗讀了馬云說的一段話,進入21世紀以后,又經過此次金融風暴、經濟危機,各種跡象已經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世界已經進入一個新的世界,人類必須邁入新的商業文明。這個商業文明懂得責任,懂得全球化,懂得照顧別人,懂得讓自己變得更加透明、公正和陽光,人類必須進入這樣一個商業時代。就如何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劉吉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是去做慈善捐款,而是如何提高效率,賺取陽光下的利潤。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大的價值!本瓦@個問題,中歐的MBA學生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發布者:caiji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