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9日上午,以“中歐企業社會責任比較觀:挑戰與出路”為主題的第三屆中歐社會論壇“企業社會責任主題(金橋)論壇”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園舉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朱曉明出席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詞的其他嘉賓有: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中華全國總工會法律部部長劉繼臣、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副局長楚序平、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金橋集團總經理俞標、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法國EESC主席埃弗娜●比世諾、世界經濟責任論壇主席、法國前部長菲利普●瓦瑟爾、法國外交部生物倫理及企業社會責任大使米歇爾●杜山等。
本屆論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主辦,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真誠的對話
歐洲,是中國重要合的作伙伴,雙方不僅在經貿領域有著巨大的互補性,同時作為東西文化的發源地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引人注目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相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
朱院長在發言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朱曉明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我院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各項努力,包括在中國商學院中首家開設商業倫理課程、舉辦高層次的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和圓桌會議、成立歐中企業領導力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積極發動校友參與汶川玉樹救災、募捐、重建希望小學等各項公益活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歐洲,是商業倫理的發源地。通過今天的對話,中國企業家可以借鑒歐洲的成功方法,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商業倫理體系,實現與全球市場的兼容對接。”
中歐社會論壇創始人卡藍默用一個比喻來描述中歐關系:“過去,中歐是不同樓層的兩個住戶,雖相處和睦,但彼此之間的了解并不多。然而,隨著全球化的加深,中歐成了一個需要應對諸多共同挑戰的‘合租戶’,因此,對話與溝通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真誠對話是中歐達成協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中國與歐洲社會之間具有創意的對話進程,中歐社會論壇是在中國和歐洲社會間展開深層接觸的一種嘗試。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評價說:“本次論壇開啟了中國和歐洲全方位的‘責任對話’。加深了中國和歐洲企業社會責任政策的相互理解。本屆論壇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將改變中歐企業的思維定勢,創造更多、更具價值的責任戰略!
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法國EESC主席指出:“本次論壇將加強中歐之間的溝通,促進兩個社會廣泛而持續的理解。來賓們在思想的交鋒中達成共識,探索真正適合中歐各自實際情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論壇開幕后,100余位來自中國和歐洲的學術權威、政府領導、公共組織帶頭人、企業分成討論小組,就“企業責任?跨國經營中的沖突與規范”、“企業志愿服務與利益相關者參與”、“勞資和諧、勞動保護--社會責任的倡議”等七大議題建言獻策,展開了精彩對話,分享了實踐中的創新,提出了未來規劃與愿景。
來自中國和歐洲的代表表示,盡管中歐有著不同的社會制度、文化歷史背景、價值觀念,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只要尊重世界的多樣性,致力于發展共同利益,就能發現廣闊合作空間。
共同的責任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傳承至今的儒商文化和濟世精神,與源于希臘文明和契約濟世的“企業公民”理念,在責任的旗幟下碰撞交融。
歐洲是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重要理念發源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強調企業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思維,轉型為關注人的價值,為消費者、環境、職業健康、社會公益做出多方面貢獻。經過多年蓬勃發展,歐洲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責任體系。
相比歐洲,中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在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儒家將企業社會責任論述為義與禮的問題,認為“禮以行義,義以生利”。這些“以義制利、誠信為本”的儒商義利觀與現代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不無相通之處,深深滲透至中國近代商業文明的發展歷程,至今仍為中國現代企業管理者所推崇。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認為:“加強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本土化研究和實踐,不僅有助于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而且,對于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法國外交部生物倫理及企業社會責任大使米歇爾●杜山表示,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開放動態的概念,不同角色發揮作用是基于各自文化背景和管理傳統。
劉北憲認為,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重點。雖然中國的社會責任內涵與外延與西方模式有所不同。
朱院長和參會嘉賓合影
當前,金融危機剛剛消散,氣候變化的挑戰迎面而來。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瓶頸、能源短缺、商業倫理、產品質量、勞資關系等問題困擾著中國企業!笆聦嵣希e極踐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之本,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價值提升的內在動力!鄙虾=饦蚣瘓F總經理俞標說,他認為,金橋開發區二十年的發展和成功,是不斷推進和實踐社會責任的結果。
作為中歐間展開企業社會責任深層接觸的一種嘗試,中歐雙方的思想碰撞必將形成愈加廣泛的責任共鳴,這有助于中歐共建一個多元和諧的世界共同體,攜手應對人類社會大變遷中面臨的共同挑戰。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m.watkissart.com/zhongou/43827.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